《中国针灸》2003年第九期
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手指部腱鞘炎30例
谢衡辉1 张晨光2
1.北京朝阳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20;
2.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摘要]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治疗手指部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RB-2B型电热砭石仪做温法配合手法操作治疗手指部腱鞘炎患者30例。结果:30例手指部腱鞘炎患者治愈率63.3%,总有效率100%。结论:电热砭石治疗手指部腱鞘炎疗效显着。
[主题词]电热砭石;手指部腱鞘炎;痹证;温熨疗法
Observation of Warming & Ironing Therapy by Application
of Electro-Heating Bian-stone on 30 Cases of Finger Tenosynovitis
Xie henghui1, Zhang Chenguang2 (1.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 China; 2. TCM Department, Jinan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Abstract] Purpos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Electro-Heating BIAN-Stone on finger tenosynovitis.
Methods Treating 30 cases of finger tenosynovitis with Electro-Heating
BIAN-Stone by warming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manual opera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100% and the curative rate
63.3%. Conclusion Electro-Heating BIAN-Stone take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reating finger tenosynovitis.
[Key Words] Electro-Heating BIAN-Stone; finger
tenosynovitis; Bi-syndrome; Warming & Ironing Therapy
笔者近年来运用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手指腱鞘炎,疗效显着,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3岁~67岁;病程2周~3年;单纯拇指掌指关节13例,单纯中指关节4例,多指关节13例。所有患者均有局部酸痛无力和压痛,伸屈活动受限,活动时可出现“绞锁”,严重者局部肿胀,伴有弹响声,出现手指屈伸障碍。多数患者可触及皮下结节。
2 治疗方法
使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张维波设计的DRB-2B型电热砭石仪(专利号:ZL00266752.5)先作温法,将电热砭石放置于患指局部,由患者自行扶持固定(图1),温度设定为42~45度之间,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持续50~60分钟;然后于局部用电热砭石做手法治疗既熨法,一手固定患侧手掌,另一只手用电热砭石的边缘在患处掌指关节沿肌腱方向做反复的推法、擦法(图2),力量适度,在皮下结节处做横向弹拨,沿鱼际和掌心做揉法和擦法,点刺阿是、鱼际、劳宫、中冲、少商、商阳、内关等穴位,每穴半分钟至一分钟。手法操作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
治愈: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点消失,自主屈伸活动正常,无弹响声及绞锁现象,生活及工作中患部无任何不适。好转: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明显减轻,但患指活动时有轻微疼痛,或有弹响声但无绞锁现象。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或体征无改善。
3.2 结果 30例中,治愈19例,好转11例,治愈率63.3%,有效率100%。且全部患者均在第一次治疗后症状即有减轻。
图1. 使用电热砭石温法治疗手指腱鞘炎
图2. 使用电热砭石熨法治疗手指腱鞘炎
4 典型病例
苏××,女,60岁,2002年11月份来诊。主诉:左手大拇指疼痛,屈伸功能障碍三个月。患者三月前大指疼痛,经外院骨科检查诊为大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经多种方法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因畏惧手术求助中医治疗。检查可于掌指关节处触及米粒大小硬性结节,压之痛。用电热砭石石温法及手法治疗一次后,当即感觉疼痛明显减轻,大指屈伸较前灵活,且局部结节略有缩小,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疼痛消失,局部结节基本不见而告愈。
5 体会
手指部腱鞘炎又名扳机指或弹响指,可见于任何手指,好发于拇指及中指,以女性多见。腱鞘是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外层为纤维组织,附着在骨及邻近的组织上,起到固定及保护肌腱的作用。内层为滑膜可滋养肌腱,并分泌滑液有利于肌腱的滑动。日常生活中由于反复过度摩擦造成的慢性劳损或慢性寒冷刺激引起肌腱及腱鞘发生炎症、水肿,纤维鞘壁增厚形成狭窄环,肌腱的纤维化和增粗造成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引起疼痛和活动困难。
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成因多为寒客经络,阻滞气血,筋脉拘急而关节屈伸不利,或因过劳导致局部筋脉失养、气滞血瘀而发病。女性在工作生活中手指接触寒凉水湿机会相对较多,日久寒湿内侵形成痹证。
以泗滨浮石为原料制成的砭具具有感应增温、超宽的远红外辐射波谱、摩擦中产生密集的超声波脉冲等独特的生物物理效应[1],作用于人体可产生良好的温助阳气、养筋荣脉、逐寒祛湿、宣导气血之效[2]。电热砭石可以恒定地维持在所需的治疗温度,保持患部的温热舒适感,配合相应手法可起到极佳的开通闭塞、消痹止痛、软坚散结,滑利关节的作用,使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加快,炎症吸收,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并改善局部的生物化学环境,使粘连变性的组织得到松解和剥脱,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效果。
以电热砭石做手法相当于古代的“熨法”,《灵枢·周痹》篇中有“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可见“熨法”具有祛寒湿,通血脉的功效。临床中发现,这一方法对于全身各处痹证中痛点固定,范围局限,并在局部有病理性微小结节形成的情况疗效尤佳。
6 参考文献
(1)耿乃光.新砭石疗法.学苑出版社,2000,
(2) 谢衡辉,谷士喆.新砭石疗法作用特点.中国针灸,2002;22(1):55
砭 术 培 训 班 招 生
新砭术疗法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便、疗效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颈椎病、骨质增生、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腱鞘炎、网球肘、足跟痛、前列腺炎、盆腔炎、耳鸣、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膝关节炎、电脑综合症、高血压、冠心病、失眠等常见病,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参看《健康报》2002年2月5日6版)。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筹备组为了推广普及砭术,使这一古老医术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已举办了数期砭术培训班。今年由于非典影响曾停办几期,现恢复招生(拟办班时间:11月19~21)。本班已纳入中国针灸学会继续教育系列(可到中医管理局网站查询)。为保证授课质量,特聘请着名砭石物性专家、新砭石疗法创始人耿乃光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孟竞璧教授、张维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喆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附属西苑医院耿引循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谢衡辉、北京中关村医院王军等专家授课。讲授中医基本理论、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等课程,安排实际操作,西苑医院见习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颁发培训证书、国家一级继续教育学分证书。欢迎来电来函垂询,随时报名,免费邮寄相关资料。
培训费用:500元/人(包括听课费、砭具、教材和实习费),食宿自理。函授:380元/人(教材、砭具和邮寄费)。
|